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了实现我校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定位,建立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与技术、科学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决定制订2008版培养方案。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2008版培养方案的程序
1. 学校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讨论稿,在征求各学院、校教学委员会等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现已制定出《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2. 各学院要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工作,小组成员为各专业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教授、主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3.各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认真学习《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同时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本专业教师,利用各种机会、方式调研国内外相同专业培养方案,了解、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兄弟院校的经验。
4. 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各专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专业负责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本专业教师并聘请有关专家充分讨论,取得共识,形成统一意见,按照《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
5. 各学院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组织学院教学委员会对各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专业负责人按照学院教学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对专业培养方案修改后交副组长。副组长审核、签字确认后交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6. 教务处对各专业提交的培养方案进行初步审查后,再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答辩。
答辩内容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主要依据;相对于2004版培养方案的改进(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等);与国内外高校同专业比较的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研究性教学要求和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特色在培养方案中的体现,等等。
7. 各学院根据专家在审查、答辩基础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修改培养方案,经副组长再次审核、签字确认后送交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8. 教务处对各专业报送的培养方案进行再次审查后,交主管副校长批准,并组织印刷实施。
9. 各学院按照新制定的培养方案,组织有关教师按照《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中“制定课程简介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及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要求编写课程简介和课程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及实习教学大纲。
二、制定2008版培养方案的要求
1. 各学院、各专业要按照《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中的要求负责制定本学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2. 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大类课必须由学科所在学院开设,各学科所在学院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开设本学院应该开设的课程。
3. 专业大类课中的工程力学类课、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类课和工程制图类课开出不同的层次,各专业必须在这些层次中选择,不得自行确定规定之外的层次,也不得自行开设。
4. 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两课”中的有关课程,矿业学院、机电学院、资源学院、环测学院、管理学院、体育学院、材料学院、安全学院秋季学期(单数学期)开设;建工学院、信电学院、化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外文学院、艺术学院春季学期(双数学期)开设。大学化学类课,机电学院、资源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学院秋季学期(单数学期)开设;矿业学院、建工学院、信电学院、环测学院、安全学院春季学期(双数学期)开设。工程制图类课,矿业学院、建工学院、信电学院、环测学院、安全学院秋季学期(单数学期)开设;机电学院、化工学院、资源学院、材料学院春季学期(双数学期)开设。
5. 培养方案、课程简介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及实习教学大纲一律为A4版面。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课教学进程表》、《专业大类课教学进程表》、《专业主干课教学进程表》、《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集中性实践环节与讲座教学进程表》及《辅修课程表》为Excel格式,其他为Word格式。各表格可在网上下载,各专业在制定计划时不要改变表格的样式和大小。
6.课程编号必须严格按照编写规范编写,必须唯一,严禁重复。课程编号由六位数组成,前二位数代表大纲制定学院,各学院的代号是:矿业学院01;建工学院02;机电学院03;信电学院04;资源学院05;化工学院06;环测学院07;计算机学院08;管理学院09;理学院10;文法学院11;外文学院12;体育学院13;材料学院14;艺术学院15;安全学院16;其它20。第三位数代表课程性质,“0”代表通识教育课,“1”代表专业大类课程,“2”代表专业主干课程,“3~9”分别代表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第四位数字代表开课学期,“0”代表两学期都开设的课程,“1”代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2” 代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后两位代表课程序号,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后加Y。若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具有不同的课程性质,以课程编号中“性质”位(第三位)数字较小的为准,如某一门课程既是通识教育课又是某专业的专业大类课,则以通识教育课的编号作为该课程的唯一编号。
三、制定2008版培养方案的时间安排
各学院请于2008年2月28日前将打印好的培养方案送交教务处教学研究科;于2008年4月底以前将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送交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实验教学大纲及实习教学大纲送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于2008年5月底以前将编印好的课程大纲(10份)送交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同时将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简介的电子文档发送至:clzhang@cumt.edu.cn;将实验教学大纲及实习教学大纲的电子文档发送至:cxx1963@cumt.edu.cn。教务处于2008年3月下旬组织培养方案答辩。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认真组织,充分发挥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智慧和创造性,将近几年我校教学改革的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去,进一步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