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校新增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新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学位授予门类由理学调整为工学,均通过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充分展示了学校积极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良好成效。至此,我校本科专业总数增至67个。
近年来,我校紧密对接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按照教育部“四新”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持续加大专业结构优化力度,有效促进了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的融合发展,切实推进了学校“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学科专业布局。
本次获批的4个新专业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保障好、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专业建设基础好。其中,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由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建设,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由环境与测绘学院建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由矿业工程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共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由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建设。接下来,学校将加大新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这些新增专业的建设质量。
附:专业简介
1.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进行海量地球科学数据分析、融合与建模,是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前沿科学。培养具有地球系统科学思维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满足行业对智能矿山、协同开采和灾害监测等专门人才的需求。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
2.遥感科学与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工科专业。依托我校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拥有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薛勇教授为带头人的高质量教师团队,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8名。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自然资源、气象环保、灾害应急、矿业地质、农业、海洋、交通水利等领域,从事遥感大数据分析、定量遥感反演、专业摄影测量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栋梁专业人才。
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新能源生产、能源转换与存储、能源环境保护、能源工程设计与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新能源领域的能源评价、工程设计等工作。专业依托国家“一流学科”矿业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有专兼职教师28人,教学实验设备数量1452台(套),总价值3763万元。
4.储能科学与工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由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申报设置。该专业涉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面向我国未来能源战略调整及储能行业发展需求,围绕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储电)、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储氢)和储热技术与储能安全(储热)等关键技术,着力培养在储能材料、储能器件研发、储能系统及安全、节能环保、能源资源等领域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科研人才。该专业的设置是缓解储能领域人才严重匮乏问题和落实《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重要举措。该专业专任教师30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
新闻来源:教务部 蒋娟 石礼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