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学院、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建设,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对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总体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各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计划中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提出如下意见和要求:
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
1.立足人才培养的全局,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贯穿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主线。在此原则下,立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局,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本课程的性质,确立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预期目标。课程教学应为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服务,大纲制定要围绕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体现我校教学的特色。
2.整体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妥善处理基础、素质与能力、理论与生产实践、市场需求与教育基本规律等诸方面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素质、知识和技能体系。从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新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出发,首先确定培养本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获得那些知识和能力;其次重点加强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对这些知识和能力从系统的角度,正确把握和理解“能力要强,基础够用”的科学内涵,全面整合和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第三,根据整合的结果确定课程教学分工、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各环节的教学时数。杜绝简单地套用,甚至照搬其他普通本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
3.强化针对性,突出重点和特色
知识点和课程中能力培养环节是构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和煤炭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的研究。从为煤炭工业服务角度出发,突出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培养以及专业特色的凝练。同时,还要针对招生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重点突出那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内容,主次分明,合理分配各章节的学时。
4.技能训练大纲的制订既要考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又要结合学生获得相应专业岗位资格证书所必须达到的要求,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考核标准。
5.与生产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结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所要求掌握的技能,能够在现实和未来的生产实践中得以很好的应用。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必须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入手,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
课程大纲的制定,从教学内容上必须保持课程相互之间的衔接性,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防止课程内容安排上的相互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
7.发挥集体智慧
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若干代人长期教育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结晶。因此,在课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必须立足全局,吸收成功经验,认真研究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学科的整体优势,集中大家的智慧。切忌制定上的不科学和不可靠性,以及执行上的随意性。
二、基本要求
1.内容表述要准确;
2.文字要言简意赅;
3.要有针对性,重点、难点要突出;
4.课时分配要科学合理;
5.原则上要求穿插部分案例教学的内容。
三、时间安排
1.4月10日前完成初稿
2.4月20日前同行专家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3.5月10日前修改、定稿
4.5月20日前印刷、装订成册
四、说明
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与学校其他本科专业相同,技能训练大纲格式见附件(一)。